1846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1846年
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日期與地點
1846年6月14日 - 1846年6月16日[1]
教宗國奎里納萊宮
樞機團主要人員
樞機團團長盧多維科·麥克拉英语Ludovico Micara樞機[1]
樞機團副團長文森佐·麥基英语Vincenzo Macchi樞機
總務樞機托馬索·里瓦爾·斯福爾扎英语Tommaso Riario Sforza樞機[1]
首席司鐸卡洛·奧皮佐尼英语Carlo Oppizzoni樞機
首席助祭托馬索·里瓦爾·斯福爾扎樞機
秘書若望·科波利·布西蒙席(非樞機而無投票權)
選舉情況
被禁止出任教宗若望·瑪利亞·馬斯塔伊·費雷提樞機(否決失敗)
選情經4輪投票後選出新教宗
當選者
若望·瑪利亞·馬斯塔伊·費雷提樞機
(取名号為庇護九世

1846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教宗額我略十六世在1846年6月1日離世[2]後而召集舉行。會議從1846年6月14日開始,經過4輪投票後,樞機團選出喬凡尼·瑪利亞·馬斯塔伊·費雷提樞機為新教宗,並取名號英语Papal name為「庇護九世」。

樞機選舉人

儘管當時共有62位樞機,但由於有12位樞機因種種原因而無法出席,故此只有50位樞機能夠參與該次秘密會議。[1]

1846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樞機選舉人分布[1]
歐洲 62
北美洲 0
拉丁美洲 0
非洲 0
亞洲 0
大洋洲 0
出席選舉人 50
缺席 12
前任教宗 額我略十六世(1831年至1846年)
新任教宗 庇護九世(1846年至1878年)
否決權 奧地利皇帝斐迪南一世提出否決
若望·瑪利亞·馬斯塔伊·費雷提樞機[a]失敗

以下為出席的部分樞機選舉人[1]

  • 盧多維科·麥克拉英语Ludovico Micara主教級樞機樞機團團長
  • 文森佐·麥基英语Vincenzo Macchi,主教級樞機及樞機團副團長
  • 卡洛·奧皮佐尼英语Carlo Oppizzoni司鐸級樞機首席司鐸英语Protopriest
  • 托馬索·里瓦爾·斯福爾扎英语Tommaso Riario Sforza執事級樞機總務樞機首席助祭英语Protodeacon
  • 若望·瑪利亞·馬斯塔伊·費雷提樞機,司鐸級樞機,後來當選成為教宗
  • 路易吉·阿馬特·迪聖菲利波·伊索蘇英语Luigi Amat di San Filippo e Sorso,司鐸級樞機,後來成為樞機團團長

以下為缺席的樞機選舉人[1][3]

  • 卡爾·卡傑丹·馮·加塞克英语Carlo Gaetano Gaisruck,司鐸級樞機
  • 方濟各·哈維爾西恩富戈斯和霍韋亞諾斯英语Francisco Javier de Cienfuegos y Jovellanos,司鐸級樞機
  • 雅各布·莫尼科義大利語Jacopo Monico,司鐸級樞機
  • 普拉西多·瑪麗亞·塔迪尼義大利語Placido Maria Tadini,司鐸級樞機
  • 恩格爾伯特·斯特克英语Engelbert Sterckx,司鐸級樞機
  • 休·羅伯特·讓·查爾斯·德拉圖爾奧弗涅·勞拉奎斯義大利語Hugues-Robert-Jean-Charles de La Tour d'Auvergne-Lauraquais,司鐸級樞機
  • 路易·雅克·莫里斯·德·貝納德英语Louis Jacques Maurice de Bonald,司鐸級樞機
  • 弗里德里希·約翰·約瑟夫·聖境來施瓦岑貝格英语Friedrich Johannes Jacob Celestin von Schwarzenberg,司鐸級樞機
  • 方濟各·迪·保拉·維拉丹尼英语Francesco di Paola Villadecani,司鐸級樞機
  • 納齊奧西隆·喬瓦尼·卡多利尼義大利語Ignazio Giovanni Cadolini,司鐸級樞機
  • 吉列爾梅·恩里克斯·德卡瓦略葡萄牙語Guilherme Henriques de Carvalho,司鐸級樞機
  • 若瑟·伯納特法语Joseph Bernet

原則上,参加選舉的樞機可以投票給任何已受洗的成年男性天主教徒(即樞機可以投票給非樞機者)。然而,自1378年以來都是樞機當選教宗。[b]

選情

選舉過程

是次教宗選舉秘密會議有最少4位潛在教宗[c]保守派希望延續君主專制[d]及教宗額我略十六世國務樞機卿路易吉·蘭布魯希尼英语Luigi Lambruschini共同制定的嚴厲政策,但開明派則支持托馬索·帕斯克爾·吉莉齊英语Tommaso Pasquale Gizzi若望·瑪利亞·馬斯塔伊·費雷提[a]並希望選出一個會改革教會的教宗。[4]第四位潛在教宗為深受羅馬市民歡迎的樞機團團長盧多維科·麥克拉英语Ludovico Micara,但作為開明派的他從來沒有得到各樞機的支持。[5]

吉莉齊樞機雖然得到法國政府的支持,但由於得不到各樞機的支持而令選舉秘密會議變成費雷提樞機和蘭布魯希尼樞機之爭。[5]6月16日下午,樞機們召開第4輪投票,天主教伊莫拉教區主教若望·瑪利亞·馬斯塔伊·費雷提樞機得到在座最少三分之二樞機的支持而當選教宗。費雷提樞機於該輪投票擔任監察員。根據歷史學家的研究,當他讀出正式票數時,他顯得激動,因為他知道自己已經達到當選教宗的門檻。[5]他一度向各樞機要求免除他作為監察員,但由於這樣做會令該輪投票無效,他並不被允許這樣做。[5]結果,費雷提樞機成為少數向參與選舉秘密會議的樞機宣布自己當選教宗的監察員。[5]

樞機團選出新教宗後,首席助祭英语Protodeacon卡洛·奧皮佐尼英语Carlo Oppizzoni樞機登上奎里納萊宮露台並向信眾以拉丁語宣布新教宗的姓名及名號。該拉丁語宣布[6]如下:

Annuncio vobis gaudium magnum:
PAPAM HABEMUS!
Eminentissimum ac Reverendissimum Dominum Ioannem Mariam Mastai Ferretti,
Sanctæ Romanæ Ecclesiæ Presbyterum Cardinalem,
qui sibi nomen imposuit Pius Nonus.

中文翻譯如下:

我十分高興向你們宣布:
我們有了教宗!
他是最傑出和最可敬的若望·瑪利亞·馬斯塔伊·費雷提,
神聖羅馬教會司鐸級樞機,
並以「庇護九世」作為他的名號。

運用否決權失敗

數位信奉天主教的君主有權否決某些樞機成為教宗。[e]米蘭總教區總主教卡洛·卡杰坦·冯·盖斯吕克樞機代表奧地利皇帝斐迪南一世提出否決若望·瑪利亞·馬斯塔伊·費雷提樞機,但當佳士德樞機到達會場時,費雷提樞機已當選教宗[f]

未經官方證實的各輪投票結果

一些著作中則有記載投票結果[3]。然而,這些選舉結果並沒有得到官方證實。樞機如要成功當選教宗,他必須最少要得到34票。

樞機 第1輪投票 第2輪投票 第3輪投票 第4輪投票
路易吉·蘭布魯希尼 15 13 11 10
若望·瑪利亞·馬斯塔伊·費雷提 13 17 27 36
票數不詳 22 20 12 4
投票結果 失敗 失敗 失敗 成功

後續

1846年6月21日,庇護九世聖伯多祿大殿三重冕加冕,正式成為天主教第255任教宗[9][10]這次教宗選舉秘密會議亦於庇護九世加冕後正式完結。他是自首任教宗聖伯多祿以來就任時間最長的教宗,任期長達31年。[11]1870年,教宗國滅亡,庇護九世退至梵蒂岡居住並自稱「梵蒂岡之囚」直至於1878年離世為止。[12]

註釋

  1. ^ 1.0 1.1 即庇護九世
  2. ^ 教宗烏爾巴諾六世於1378年當選教宗時並非樞機
  3. ^ 潛在教宗是指有較大機會當選教宗的樞機,但最終當選教宗的樞機並不一定是潛在教宗。
  4. ^ 君主實指教宗。教宗為天主教會最高領袖,而教宗自1059年起由樞機互選產生。學術上此互選制度為選舉君主制的其中一個例子。
  5. ^ 當一名樞機被其中一位君主否決,無論樞機團或其他君主是否同意,該樞機都無法被選為教宗。
  6. ^ 根據薩爾瓦多·米蘭達德语Salvador Miranda (Bibliothekar)的文章,歐亨尼奧·卡撒尼(英語:Eugenio Cazzani)認為佳士德樞機代表斐迪南一世提出否決費雷提樞機只是傳言,無法判斷其真假。[7][8]

資料來源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Conclave - 1846. The Hierarchy of the Catholic Church. [2017-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07) (英语). 
  2. ^ Editors of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Gregory XVI.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17-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5) (英语). 
  3. ^ 3.0 3.1 John Paul Adams. SEDE VACANTE 1846.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Northridge. [2017-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英语). 
  4. ^ Eamon Duffy. Saints and Sinners, a History of the Popes.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7: 222 (英语). 
  5. ^ 5.0 5.1 5.2 5.3 5.4 Valérie Pirie. The Triple Crown: An Account of the Papal Conclaves - Pius IX (Mastai-Ferretti). Pickle Publishing. [2017-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英语). 
  6. ^ Maurizio Marocco. Storia di papa Pio IX. Eredi Botta. 1856: 第158頁 [2017-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4) (意大利语). 
  7. ^ Salvador Miranda. The Cardinals of the Holy Roman Church. 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2017-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英语). 
  8. ^ Eugenio Cazzani. Vescovi e arcivescovi di Milano. Milan: Massimo. 1996: 第266至269頁 (意大利语).  使用|accessdate=需要含有|url= (帮助)
  9. ^ Pius IX. The Holy See. [2017-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7) (英语). 
  10. ^ Pope Pius IX. New Advent. [2017-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8) (英语). 
  11. ^ Longest Reigning Popes. Catholic Hierarchy. [2017-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英语). 
  12. ^ John R.G. Hassard. Life of Pope Pius IX – Ch. 9: ‘A Prisoner of the Vatican’. Cor Jesu Sacratissimum. 2014-02-06 [2017-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6) (英语). 

參見

教宗挑選、选举与秘密会议
11世纪前
1059年前的教宗挑選
11世纪选举
12世纪选举
13世纪选举和秘密会议
1216年(选举) · 1227年(选举) · 1241年(选举) · 1243年(选举) · 1254年(选举) · 1261年(选举) · 1264年-1265年(选举) · 1268年-1271年(选举) · 1276年1月(秘密会议) · 1276年7月(秘密会议) · 1276年8月至9月(选举) · 1277年(选举) · 1280年-1281年(选举) · 1285年(选举) · 1287年-1288年(选举) · 1292年-1294年(选举) · 1294年(秘密会议)
14世纪秘密会议
1303年 · 1304年-1305年 · 1314年-1316年 · 1334年 · 1342年 · 1352年 · 1362年 · 1370年 · 1378年 · 1389年
15世纪秘密会议
1404年 · 1406年 · 1417年 · 1431年 · 1447年 · 1455年 · 1458年 · 1464年 · 1471年 · 1484年 · 1492年
16世纪秘密会议
1503年9月 · 1503年10月 · 1513年 · 1521年-1522年 · 1523年 · 1534年 · 1549年-1550年 · 1555年4月 · 1555年5月 · 1559年 · 1565年-1566年 · 1572年 · 1585年 · 1590年9月 · 1590年10月至12月 · 1591年 · 1592年
17世纪秘密会议
1605年3月 · 1605年5月 · 1621年 · 1623年 · 1644年 · 1655年 · 1667年 · 1669年-1670年 · 1676年 · 1689年 · 1691年 · 1700年
18世纪秘密会议
1721年 · 1724年 · 1730年 · 1740年 · 1758年 · 1769年 · 1774年-1775年 · 1799年-1800年
19世纪秘密会议
20世纪秘密会议
21世纪秘密会议
分类:教宗选举年 · 天主教主题
天主教(羅馬公教)
組織、教宗、教義和儀式傳統
教会历史英语History of the Catholic Church
制度
法典
教理
七大聖事
聖母論
  • 天主教圣母论英语Roman Catholic Mariology
  • 圣母论研究史英语History of Roman Catholic Mariology
  • 聖母瑪利亞
  • 圣母卒世童贞
  • 圣母无染原罪
  • 圣母蒙召升天
  • 聖人聖母论英语Mariology of the saints
  • 教宗聖母论英语Mariology of the popes
  • 敬礼圣母英语Veneration of Mary in Roman Catholicism
神學
(教會聖師)
大亞爾伯特 · 圣盎博罗削 · 圣安瑟莫 · 帕多瓦或里斯本的聖安多尼 · 圣托馬斯·阿奎那 · 聖亞他那修 · 希波的圣奥思定 · 該撒利亞的巴西略 · 可敬者伯達 · 羅伯·白敏 · 聖伯爾納鐸 · 聖文德 · 圣伯多禄·卡尼修斯英语Peter Canisius · 聖加大利納 · 金言聖伯多祿英语Peter Chrysologus · 金口若望 · 亚历山大的圣济利禄 · 耶路撒冷的圣济利禄 · 彼得·达米安 · 聖厄弗冷 · 聖方濟各·沙雷氏 · 教宗額我略一世 · 額我略·納齊安 · 普瓦捷的依拉略 · 圣依西多禄 · 圣热罗尼莫 · 聖若望·達瑪森 · 十字若望 · 圣劳伦斯·布林希英语Lawrence of Brindisi · 教宗良一世 · 聖亞爾豐索英语Alphonsus Maria de' Liguori · 聖女小德蘭 · 聖女大德蘭 · 亞維拉的若望英语John of Ávila · 宾根的希尔德加德 · 納雷科的聖額我略
教宗方济各
2013年教宗选举秘密会议 · 就职典礼英语Papal inauguration of Pope Francis · 神學理論英语Theology of Pope Francis · 《信德之光》通諭英语Lumen fidei · 《福音的喜樂》勸諭英语Evangelii Gaudium · 《愿祢受赞颂》通諭 · 所宣圣者英语List of saints canonized by Pope Francis · 国际访问英语List of pastoral visits of Pope Francis outside Italy and Vatican City · 牧徽 · 住所
歷任教宗
修道会
本笃会 · 熙笃会 · 聖衣會 · 奧斯定會 · 加多森会 · 道明會 · 方济会 · 聖母升天會英语Assumptionists · 聖母昆仲會 · 嘉布遣兄弟會 · 耶稣会 · 慈幼會 · 主徒会 · 圣十字架会英语Congregation of Holy Cross · 圣母忠仆会 · 圣母圣心会 · 司鐸祈禱會英语Oratory of Saint Philip Neri · 玛利诺外方传教会 · 白冷外方傳教會 · 巴黎外方传教会 · 宗座外方傳教會 · 主业会 · 聖母聖心愛子會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
  • 教會定義英语Subsistit in
  • 天主的啟示》教义宪章
  • 論教會在現代世界英语Gaudium et Spes》牧職憲章
  • 《教會》憲章
  • 教會對非基督宗教態度》宣言
  • 禮儀英语Sacrosanctum Concilium》憲章
個別教會
禮儀劃分
拉丁禮教會
各东方礼教会
會議
活動
其他
  •  基督教主題
  •  天主教主題
  •  梵蒂冈主題